来源: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| 时间:2017-09-28 | 作者:数据委
外卖小哥送餐后发短信“交朋友”?大数据时代,个人信息应如何保护。近期不少网友发现,自己手机里安装的支付宝、微信、微博等App都集中推出了一批更新。与以往不同,这次更新后,App的“隐私条款”都要求网友重新阅读确认。
原来,这是今年7月以来,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组织评审十大常用网络产品隐私条款的交出的“成绩单”。昨天,2017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“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日”期间,百度、腾讯等10家企业在北京联合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,就尊重用户知情权、遵守用户授权、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。由全国总工会发起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“12351”计划也于今天(9月24日)在上海正式启动,将有2万名网络安全宣传员走进3000家企业,开展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。
10款常用网络产品完成隐私条款更新
《网络安全法》出台后,对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。今年7月,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国家标准委联合对10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内容等进行综合评判。首批参评的网络产品包括京东商城、航旅纵横、滴滴出行、携程网、淘宝网、高德地图、新浪微博、支付宝、腾讯微信、百度地图等10款常用APP。评审期间,这10款APP依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的要求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国家标准,集中更新完善了现有的隐私条款。参评企业负责人介绍,更新后的“隐私权政策”展现形式更易于用户获取和阅读,表述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,并对关键词专门做了解释。
个人信息保护宣传“12351”计划在上海主会场同步启动。全国各地将有1000个基层工会组织、2万名网络安全宣传员,走进3000家企业,面向50万名职工开展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,通过线下线上的多次传播,直接覆盖至少1亿名职工网民。
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网络运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,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所掌握的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,决不能利用个人信息谋取利益。此外,要发挥好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平台作用,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进企业、进车间、进班组活动,以主题宣传、知识竞赛、公益活动、技能培训、实际体验等多种形式,普及网络安全知识,夯实个人信息保护的群众基础,使广大网民能够更好地享有网络带来的红利。
个人信息要保护好,也要利用好
“大数据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生成数据,这个数据又不断地被人收集利用。”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表示,在此过程中,出现了不少涉及个人信息买卖、诈骗、绑架、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,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。
“你叫了多少次外卖,就可能有多少个人知道了你的电话。”前不久,市民陆小姐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:“我是之前给您送过外卖的,想和您交个朋友。”起初,陆小姐并未予以理睬,但令她始料未及的是,该号码开始接二连三地发送短信,甚至通过手机号码搜索到了微信号,发送了微信加好友的请求。
陆小姐拨打了平台客服热线,客服人员的回应却让她颇感无奈。对方称,该名快递员已从平台上注销了骑手状态,建议她考虑报警。“事后我才知道,订餐时可以选择匿名购买,但这个功能又有多少人知道?”和送餐员类似,快递员同样也经手了无数私人电话,若是被有心者利用,后果不堪设想。陆小姐认为,这不能光靠企业和个人的自觉,希望有相应的制度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。
在高富平看来,个人信息是重要资源,既要保护好,也要利用好:“个人信息本身是中性的,对社会也是有益的,不然不会有国家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和推进。但关键问题在于,这些数据被拿来做什么。”
高富平表示,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出路在于制定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对个人信息属性和保护模式给予重新定位,明确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为个人设定的一项权利,更是旨在构建一个平衡个人、信息使用者和社会利益的法律框架。
来源:中国大数据